今天是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欢迎光临本站 

四川省行业资讯

2023年四川省领域科技发展项目申报资金、类型、周期、支持重点等

文字:[大][中][小] 手机页面二维码 2022/9/26     浏览次数:    

今天小编为您带来四川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资金、类型、周期、支持重点等相关信息,希望我的文章能给您带来帮助,如有需要,速联系小编。小编尽力收集所有四川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及其他惠企政策,点个关注不迷路。

十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9855109130(微信同号)

(卧涛科技:高企认定、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体系认证等)

一、申报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

二、申报支持类型和经费

采取公开择优方式征集重点研发类项目。

三、申报实施周期

实施周期2年,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

四、申报支持重点

(一)新冠疫情科技攻关。

1.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不断完善疫情防控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机制,在预测预警、疫情研判、病例筛查、群防群控、医学观察、精准诊断、临床救治、院感防控、防控物资供应及人力资源保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考核指标:建立联防联控、社会动员及群防群控可识别机制;合理使用公共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实现1-2条高效、合理利用公共卫生资源关键技术共识;突破新冠肺炎诊疗关键技术1-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限省卫生健康委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入境伴侣动物携带新型冠状病毒风险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跨物种传播入境的风险,基于采样、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等技术方法,对携带入境的伴侣动物(犬、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进行传播风险系统分析,从而建立伴侣动物与人类公共卫生相关的检疫流程和检疫措施等口岸检疫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入境伴侣动物与人类公共卫生相关的采样流程、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溯源分析方案各5套,跨物种传播风险分析方案5套,形成针对性的检疫流程和检疫措施1-2套,制定或参与制定相关行业或国家标准1-2项,申请专利1-2项。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诊治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前期我省新冠确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及全球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分析,建立疾病转归模型,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诊治流程。规范核酸检测方案,提高核酸检测能效。针对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建立SARS-Cov-2核酸检测标准品库;开展SARS-Cov-2核酸定量参比研究,提供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依据。开展病毒载量与疾病诊疗的相关研究。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护理研究。构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社区康复护理方案,对出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考核指标:建立疾病的转归预测模型,为疾病转归提供可靠科学依据。编写临床指南1项或专家共识1项;申请专利2-3项,发表论文3-6篇;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生鲜食品加工及贮运流通环节新冠病毒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新冠病毒病原污染及残留传播风险研究,揭示病原的污染和残留特点与变异趋势;针对生鲜食品加工及贮运流通环节,开展新冠病毒精准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高效病毒检测和实时监测技术;研究制定最佳消毒规程和程序;开展新冠病毒净化技术研究,编制相关防控技术标准;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生鲜食品加工及贮运流通的新冠病毒防控策略,构建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平台。

考核指标:在生鲜食品加工及贮运流通环节新冠病毒等病原防控关键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突破,研发相关新冠病毒诊断技术2-3项,建立新冠病毒残留数据库1套,制定精准消毒及净化技术规程3-4套,构建相关环节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编制防控技术标准1-2个,申请专利3-4件,在2家以上企业进行应用推广。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智慧文旅疫情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及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基于文化旅游要素的多维异构数据存储结构、疫情特征和传播路径技术,开展疫情数据复杂时序系统状态的预测与异常检测研究,建立疫情传播轨迹的实时追踪系统,研发信息溯源等关键技术;构建智慧文旅疫情的大数据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实现智慧文旅疫情数据特征提取、传统网络可视化、追踪溯源、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的目标。

考核指标:突破面向疫情防控的系统状态与疫情传播轨迹预测、跟踪溯源、预警及响应的关键技术4项。发表论文3-5篇,申请发明专利3-6项。形成智能软硬件示范综合平台产品1套,软件作品登记2件。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公共安全与疫情智能防护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研究公共安全与疫情智能防护关键技术,包括嵌入式深度学习平台等;针对安全防护行为,研发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并构建检测平台;基于人体测温仪、红外监控摄像头,采用AI技术+红外测温和视频智能分析,研发公共场所智能行为识别与体温预警平台;利用高速率低时延的网络(4G/5G)技术,实时高效监测规模性人群的安全防护行为和体温情况。

考核指标:突破嵌入式深度学习平台、异常行为识别等关键技术不少于2项;支持PB量级的多源数据分布式存储,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在医院、公安、高危行业等开展应用示范与推广,实现以“高精度、大面积、多目标、远距离”为目标的规模性人群公共安全筛查、异常行为预警;建立公共安全与疫情常态化防护技术体系及产业化技术规范。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二)医药健康产业。

1.创新药物。

1)异种移植供体研发及临床前试验。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免疫原性基因修饰猪供体;开展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皮肤、胰岛、肺脏等移植研究,分析提高移植物存活率的关键因素,建立临床免疫方案和适用于异种移植的临床免疫抑制剂方案;针对增加临床前试验移植物存活时长,筛选合适的基因修饰组合,研发试验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通过动物器官移植试验,确定适合进行异种器官移植基因型组合的供体动物1-2种,建立适用于异种移植的临床免疫抑制剂方案1-2套,提出异种移植临床前试验技术规范1项。申请专利2-3项,发表论文1-3篇;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枸杞糖肽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枸杞糖肽在口腔疾病(牙周炎、黏膜病损、骨缺损等)中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探究枸杞糖肽调控口腔疾病的具体分子机制。研发枸杞糖肽水凝胶、枸杞糖肽贴片或涂剂等口腔制剂,评估枸杞糖肽制剂的体内外生物相容性和作用效能,探索枸杞糖肽最佳给药途径,以此为基础开发系列枸杞糖肽口腔生物材料。

考核指标:构建2-4种新型枸杞糖肽水凝胶、贴片或凃剂等口腔制剂,其质量参数达到国际规范质量标准,性能指标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临床需求;申请专利1-3项;发表论文3-6篇;形成枸杞糖肽制剂的口腔应用指南1项,为该项技术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胰腺癌靶向性的多模态分子探针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胰腺癌,设计并构建具有近红外荧光/核磁/光声多种信号模式和光热性能的小分子探针,实现对胰腺癌的近红外荧光/核磁/光声多模态成像,将技术应用于胰腺癌的体内外早期诊断和手术导航。基于该类探针的光热性,开展胰腺癌的无创光热治疗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胰腺癌早期诊断、术前显像、术中导航与无创光热治疗关键技术2-4项,获得诊疗一体化小分子多模态探针装置1套。申请专利1-2项。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人脑组织资源库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依照“中国人脑组织库联盟”制定的标准操作规程,完善人脑样本的收集和保存流程,开展神经组织学/病理学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深入研究人脑老化、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脑中风和精神疾病等重大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疾病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研发相关临床药物。整合捐献者生前生活史、临床病史和死后脑病理学等多维数据,构建和优化信息资料库。

考核指标:对接国家人脑组织资源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突破脑样本收集和保存等关键技术1-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生物药和生物治疗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支持创新性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和生物治疗产品研发,开展产品稳定性研究,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开展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产品上市。

考核指标:开展临床研究,申请发明专利2-3项,启动Ⅲ期临床研究或申请上市。

有关说明:项目需进入临床研究或完成药学研究,拟支持1-2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6)创新化学药物研发。

研究内容:支持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炎、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创新化学药研发,开展产品稳定性研究,开展临床试验研究,开展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推动产品上市。

考核指标:开展临床研究,申请发明专利2-3项,启动Ⅲ期临床研究或申请上市。

有关说明:项目需进入临床研究或完成药学研究,拟支持1-2个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3:1。

7)面上项目。

支持创新药物、仿创药物、医院制剂研究开发,制药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2.医疗器械。

1)四川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防治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已建成“等级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并具备互联网远程管理条件的机构,基于远程医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发适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监测及管理适宜技术;建立“三高”共管具有远程随访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监控及管理系统平台,赋能基层社区。在全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开展多中心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适合《四川省2030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防治行动》的技术方案;建立我省居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共管平台,采集并形成以优质血压管理(动态血压)为基础的三高融合数据集不少于30000例;形成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人工智能评估、诊断、治疗的管理系统平台,申请发明专利3-6项;建立多中心示范应用点不少于5家。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早期风险智能评估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女性盆底结构的功能性解剖研究;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病机理;研发临床早期诊断方法。综合利用人口特征,孕产次,体力劳动,合并症和相关检测数据等信息,研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风险评估系统。构建疾病快检体系并研发检测终端设备;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和躯体生物指标等多源异构数据,开展早期风险智能评估模型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融合医学影像、躯体生物指标、功能量表和生活方式等信息的盆隔大数据管理平台,样本数不低于10000例;研发相关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系统1套;研发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终端设备1套,建立操作规范;申请发明专利4-8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在不少于20家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或三甲医院开展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面向家庭的慢性病智能康复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研究及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常见慢性病和功能残疾,结合医学专家知识,突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康复评定和康复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开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面向家庭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功能康复训练等的一系列自主产品;实现医疗机构、家庭、社区中智能康复和评定设备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康复数据采集、数字孪生建模、健康实时监测、康复诊断和干预的闭环连续性家庭慢病康复全生命周期管理。

考核指标:示范应用项目至少包含脑瘫、截瘫等不少于5种以上的慢性病康复知识库和智能诊断与干预决策模型;申请关键技术专利3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示范应用家庭10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分子探针的重大传染疾病诊断核心技术及其试剂盒研发。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纳米材料和分子探针并应用于重大传染性疾病(如:结核、艾滋等)的体外诊断。研发创新性临床样品处理、信号采集和检测分析平台。研发高效能重大传染疾病快速分子诊断试剂产品。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性纳米材料和分子探针等核心技术1-2项;申请发明专利3-6项;研发诊断试剂盒产品1-2个。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基本生命功能动态监测与调控关键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全麻外科手术所面临的高风险状况,结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研究生命体征智能采集关键技术、麻醉药物剂量智能分析,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麻醉辅助维持系统,实现对生命体征的实时分析与麻醉药物剂量实时调控。研发分布式医学数据高效存储与深度挖掘云管理平台,实现临床数据的实时交互与协同共享。

考核指标:研发基本生命功能智能采集、基于人工智能的生命体征分析与麻醉药物剂量调控、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方案3套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开发基本生命功能的安全监测、麻醉智能维持新产品1-2个。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面上项目。

支持医用诊疗设备、监测设备、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中医诊疗设备、生物材料等领域创新技术研究;支持基于数控设计、3D打印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康复辅具产品;支持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家用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支持、临床知识库等智能医疗辅助系统研发;支持医疗器械协同创新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三)人口健康。

1.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修复。

研究内容:以临床需求为牵引,研究细胞衰老和代谢失衡在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筛选出新的有效干预靶点,并在开展新型骨与关节靶向生物材料制备、性能评估、产品研发和临床转化评价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上探索骨与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修复策略及技术规范,证实其有效性,初步阐明该修复策略的疗效。

考核指标:合成新型骨与关节靶向生物材料并构建制备、性能评价、产品研发和临床转化评价等核心技术体系,申请专利2-3项;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基于多维组学的肝癌影像关键诊断技术平台构建与应用。

研究内容:应用定量磁共振成像技术、人工智能方法实现肝癌肿瘤异质性信息提取和可视化,创建肝癌个性化影像诊断模块,并探索影像表征、分子生物、病理生理、基因组学间关联,建立肝癌影像分型新体系。利用影像、临床、病理、基因、人工智能等多维信息融合与挖掘技术,构建基于多维影像组学的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早诊、肿瘤异质性评价及预后评估的综合平台,实现肝癌影像关键诊断技术的临床转化、临床应用及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多维组学的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和早期检测新体系。构建基于多维组学的肝癌影像关键诊断技术平台,纳入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6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关键技术研究与转化。

研究内容: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全生命周期护理为导向,重点面向青少年期、老龄期患者群体,针对腹部、心胸、骨科手术患者康复,研发围术期高危因素(尤其是创伤应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微循环紊乱、微生态改变)下的精准预警监测技术、护理干预技术,并实施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衍生护理产品开发;进而构建适宜现代外科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规范。

考核指标:研发干预关键技术2-3项;申请发明专利1个项上;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心肺复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以解决心肺复苏质量及复苏后缺血缺氧性损伤具有共性的前沿科学问题为向导,以提升心肺复苏质量、促进重要脏器功能保护的关键干预靶点为中心,利用实验动物模型、生物力学、动态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交叉手段,阐明复苏后重要脏器损伤的关键信号通路和网络模式,促进相关干预措施研发,积极推进临床转化研究,形成创新性复苏干预手段,并推广运用,整体提升心肺复苏预后,产生示范效应。

考核指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5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基于多组学融合的肺癌外科手术预后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肺癌外科手术预后判断的临床难点,利用影像-病理-组织-血液的多组学交叉和融合分析技术,研究肺癌手术复发的多组学标志,构建人工智能肺癌手术预后精准预测多组学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肺癌患者涵盖影像-病理-组织的多组学数据随访队列,以及循环肿瘤分子的动态监测队列(均不少于300例);突破影像-病理-组织-循环肿瘤分子的多组学交叉和融合分析关键技术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适应症诊断标准构建。

研究内容:针对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适应症诊断的临床难点,研究匹配影像学证据、病理结果及临床局部复发等终点事件,结合清扫技术的预后评估等手段,优化诊断策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针对复发风险人群构建辅助诊断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人工智能辅助侧方淋巴结转移诊断及随访的软件系统1个,申请专利1-2项;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7.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男性不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整合当地医疗、科研资源,建立男性不育筛查的人群队列;研究队列动态随访机制;基于多组学技术,筛选不育早期诊断新型生物标志物;综合利用队列信息分析、生物标志物诊断、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男性不育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考核指标:建立不少于2000人的筛查队列;研发人工智能男性不育辅助诊断系统1个;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8.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精准诊断和分层治疗体系建设。

研究内容:建立四川省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病例和生物样本库,基于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细胞和分子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等多维度信息,构建综合性儿童血液肿瘤性疾病的精准诊断体系,研究预后和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可能的干预靶点;建立具有西部地区特色的儿童血液肿瘤疾病标准化诊疗体系,并推广运用,产生示范效应。

考核指标:建立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综合性诊疗体系,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9.多学科干预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长效管理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长效管理的难题,研发建立PCOS多学科长效管理模式。开展队列研究,开展PCOS代谢紊乱流行病学研究。纳入生殖、内分泌、代谢、心理、营养等多学科干预措施,研究代谢紊乱的关键指标和风险因素,建立PCOS长效管理技术规范,并推广运用,产生示范效应。

考核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0.儿童危急重症诊治体系及研究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儿童急救/转诊的全流程监控、评估、管理体系。构建儿童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及质控数据评价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采集和管理。研究灾害背景下儿童危急重症相关临床问题;研发超过生命极限的体外生命支持救治技术。

考核指标:构建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儿童重症医学质控数据评价体系及儿童危重症救治体系,形成专家共识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1.应用于牙周重度骨吸收位点关键种植临床技术及转化研究。

研究内容:探究牙周重度骨吸收位点软硬组织再生机制研究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辅助医疗器械,具体包括通过数字化机器学习方法对种植位点进行分类,单细胞转录组探讨愈合机制,并根据愈合机制设计适配软硬修复材料达到双向愈合效果,达到种植体稳定骨结合,且具有良好软组织封闭效果,建立适合牙周炎重度骨吸收位点种植体植入达到双向软硬组织愈合的技术体系及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骨材料及配套器械1-2个;申请专利4-8项;授权转化专利1-2项;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形成专家共识或技术规范1项;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2.牙髓根尖周疾病序列微创治疗关键临床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于中国人牙髓根尖周疾病序列微创治疗的医疗器械及软件,具体包括根管解剖系统三维测量定位工具、微创开髓洞型设计和定位软件、微创开髓及根管预备和充填工具、显微牙根尖手术微创骨开窗和牙根切除三维分析软件及定位工具、骨位点保护辅助工具等,建立符合中国人的适宜新型牙髓根尖周疾病序列微创治疗的关键临床核心技术体系及产业化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根管系统三维测量及开髓设计软件、牙髓根尖周疾病序列微创治疗的医疗器械及辅助工具2-3个;申请发明专利4-8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形成专家共识或技术规范1项;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3.颌面部骨组织再生生物材料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个性化颌面部骨组织缺损修复中面临的组织再生难题,重点研发利用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成型生物材料促进颌面部骨组织再生修复,突破可诱导颌面部骨组织再生修复体产品的设计及成型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基于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定制的骨诱导再生颌面部骨修复产品1-2项;评估植入体产品的生物学效应、修复功能,建立适宜的新型颌面部骨修复产品关键临床技术体系及产业化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系统开发颌骨修复产品1-2项;申请发明专利6-8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形成专家共识或技术规范1项;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4.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风险人群预测转化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临床人群的大样本生物遗传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标本库。纳入AMD病例相关信息,利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筛选AMD的疾病易感基因和位点,研发AMD疾病风险预测体系;开发AMD疾病风险筛查产品。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MD筛查检测试剂盒1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公开发表论文4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5.面上项目。

1)关键技术研究:精准医学、干细胞与转化医学、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疾病早期发现、新型诊断、生物治疗、微创治疗技术等一批急需突破的先进临床救治关键技术。

2)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研究:儿科重大疾病诊治及安全用药研究;重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早期预警、诊疗技术、诊疗规范(模式)与评价等研究;尘肺病、化学中毒等职业病防治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研究与管理研究;养老照护、残疾人服务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开发;血液安全技术研发;全民健身、运动医学关键技术研究;基层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等。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四)中医药。

1.中医。

1)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特色中医治疗方法及转化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和专利特色中药,采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循证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病种包括各种病因慢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免疫性肾病等所致慢性肾脏病,评价肾功能进展、进入终末期肾病发生等终点指标和代谢组学、肠道菌群变化次要指标。评价基于中医理法方药建立的中医药治疗新方法。联合中药企业,开展前期院内制剂研究,进行新药转化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1种基于中医理法方药的治法法则,推广应用专利处方,开发1-2项院内制剂转化研究。完成1项新药转化研究或新适应证研究。通过国家肾病区域中心或专科,推广应用于至少10家以上三级甲等中医院。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疾病、眼耳鼻喉疾病、皮肤疾病、骨科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以中医药诊治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通过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等方法,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研究,形成高质量临床证据,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

考核指标:通过循证评价筛选出具有确切疗效的中医药防治技术,形成该病种的临床路径或临床指南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中医治未病特色病种诊疗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以亚健康疾病、慢性病或带状疱疹为特色病种的中医治未病诊疗方案;中医治未病特色病种诊疗方案的临床推广;相关诊疗方案的部分效应机制研究以及特色产品和技术研究,揭示相关疗法在该病种中的作用机制。

考核指标:形成1-2种中医治未病特色病种临床诊疗方案;实现技术突破1-2项;揭示相关疗法的作用机制;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基于临床的穴位配伍效应生物学机制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传统针灸经典穴位配伍方案,结合临床优势效应,运用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时间生物学、光遗传、化学遗传等多学科方法技术,研究穴位配伍效应的神经环路调控及时空整合机制。

考核指标:揭示经典穴位配伍的神经环路调控机制及时空整合机制;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1项;开发穴位配伍神经调控或时空调控新工具1套。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中医心理智能化诊断及在郁证中的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心理智能化诊断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中医心理病证智能诊断规范,郁证等代表性疾病的辨证分类标准,重点研究中医心理病、证的信息采集范围、识别路径、处理与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并通过对郁证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开展智能体系的应用评价,优化和建立中医心理智能诊断模式和处理平台。

考核指标:提出适宜推广实施的中医心理智能诊断的临床技术及诊疗规范3-5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诊疗信息平台;开展3个以上的多中心郁证智能诊疗评价,实现中医心理智能模型的临床应用推广;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面上项目。

支持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辨识系统研究与应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运动创伤中医防治;基于社区的常见病中医药干预推广示范研究;针灸临床优势病症转化示范研究;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等。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2.中药。

1)组分中药新药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疾病、慢病等中医优势特色病种,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构建涵盖中药有效组分制备、质量控制、配伍优化、药效及安全性评价的整合式研究技术体系,开展中药组分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体内“药动-药效”等研究,开发药效物质明确、质量可控、机制清楚、具有临床优势和特色的创新组分中药。

考核指标:建立组分中药关键技术体系,包括组分制备技术、质量评价技术等,获得中药有效组分8-10个,发现具有显著协同增效或减毒作用的中药组分组合物3-4个,研制组分中药新药2-3个;申报并取得新药临床试验受理通知书1-2项;申请发明专利5-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5G场景下的中医药标准化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中药配置系统,具体包括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适用于医院的智能中药房药品管理标准、智能配药取药系统,以及用于抗震救灾、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等特殊条件下的流动应急中药房,研究5G场景下的智能中药配置技术体系及现代化技术规范。建立智能中药配置系统的药品质量标准,满足相关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要求,调剂设备的安全、质量及抗干扰等性能指标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考核指标:申请发明专利6-8项,软件著作权1项;建立5G场景下的智能中药配置系统技术体系及现代化技术规范;授权专利转化实施6项以上,依托产业基地在国内规模生产并向社会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青藏高原特色药用植物资源全产业链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优选5-10个临床用量大、产业基础好的青藏高原特色药用植物,开展仿野生活体保存与繁育、育种育苗、野生变家种、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综合利用及院内制剂等全产业链示范研究;优选药食同源或安全性高、药效确切品种,并结合当地医药产业特点,开展保健食品及日化产品开发。促进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地区经济发展。

考核指标:建立5-10个青藏高原特色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人工种植示范基地;解决2-5个品种育种育苗和野生变家种关键技术难题。在青藏高原建立药材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中试生产线1条;完成5-10个品种药材产地加工和炮制一体化规范化工艺研究,并建立一体化标准操作规程(SOP)。完成2-3个院内制剂中主要中药材及饮片质量标准制定。完成3-6个保健食品、日化产品开发。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发表学术论文5-10篇,申请发明专利5-6项。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成药性评价。

研究内容:开展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绿色、经济、高效、高选择性、可持续的合成新技术及成药性研究;开展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毒性、生物利用度及成药性改进研究;开展中药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化学结构修饰和改造等方面的研究。

考核指标:开发多元化绿色可持续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新工艺2-3个;构建1000个以上来源于中药的具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类似物的化合物库;获得代谢稳定、生物利用度高、成药性好的候选药物分子3-5个;申请专利2-3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川产道地药材品质评价关键技术装备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川产道地药材遗传资源管理系统,将药用植物的表型和基因型综合管理,实现统计、归档和查询功能。建立川产道地药材遗传资源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平台,川产道地药材辨状论质科学内涵阐释及品质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及优良性状保存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基于土壤特征的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研究、基于5G和AI图像识别技术的中药材田间智慧除草机器人研发、道地药材种植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向社会示范和推广。

考核指标:构建道地药材品质与土壤质量指标的空间分布大数据平台。建立4-6种代表性川产道地药材的品质客观评价技术体系及标准操作规范。建立道地药材种质资源鉴定技术1-2项,优良性状长效保存技术1-3项。研制关键技术装备2-3项,申请专利5项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面上项目。

支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植物提取物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与质量标准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人工智能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民族医药的研究;中医药特色资源利用与产品开发研究;医院院内制剂研发。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五)资源综合利用。

1.面上项目。

支持杂卤石、危险废物、矿区地质环境、土地资源、国土空间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六)生态保护。

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采用RS与GIS等技术,开展多源数据集成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要素—格局—过程—服务”级联框架,开展社会—生态耦合研究,探寻生态空间的时空演变规律与互馈机制;在对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功能重要性、脆弱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多尺度、多层级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技术体系,建立体现复杂系统关联性的评价模型。以县/市/区为示范单元,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示范,建立生态修复示范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生态修复关键识别技术及复杂系统关键性评价模型各1套;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技术推广应用3个县/市/区;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大熊猫国家公园栖息地质量提升与智能管理平台研发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现状研究,识别影响大熊猫对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构建四川省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大熊猫栖息地及毗邻区不同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重要效益重建技术研究,构建适应西南山地低效人工林重要效益提升模式及技术规范;研发大熊猫国家公园智能管理平台,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题数据库,评估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成效。

考核指标:形成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1套;低效人工林多重效益构建模式示范面积500亩;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智能管理平台,在1-2县开展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面上项目。

支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研究,如环境友好型技术研发,生态修复材料与装备研制,节能减排技术与工艺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长江黄河源区生态屏障建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保护,城市生态功能提升等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七)环境污染治理。

1.重污染湖库水质净化新材料的创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天然矿物质的筛选及水处理材料复合制备工艺研究,通过添加镧铈等稀土元素制备天然复合水处理材料。研究新材料对COD、TN、TP、重金属、氨氮等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与PAC、PAM等传统水处理试剂进行对比,评估其经济性和适用性;选择省内典型重污染水库开展水质净化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创制重污染湖库水质净化新材料1种以上,形成采用新材料重污染湖库治理方案1套,建设重污染湖库治理示范工程1个,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结合成渝地区区域特点、环境质量目标,开展成渝地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适用性研究,评估成渝地区现有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开展成渝地区生态环境一体化污染防治方案研究,包括水环境污染齐防共治、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固废土壤污染协同处置、环境风险合力管控等;结合成渝地区生态环境现行政策、法规、标准,开展成渝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体制机制研究。

考核指标:制定适合成渝地区的一体化环境污染防治推荐技术体系1套;制定符合成渝地区实际的一体化污染防治方案1套;提出服务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体系和法规标准的建议;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成渝双城经济圈小微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与韧性评估。

研究内容:针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乡村振兴、农业文化景观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需求,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与地面调查,对以灌渠、溪流、堰塘、人工湿地为主的小微型湿地开展调查,识别小微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小微湿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趋势与驱动力;揭示不同类型小微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差异规律与形成机理;厘清小微湿地调节服务功能与民生福祉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维系四川盆地农业文化景观可持续性的小微湿地韧性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保护与修复策略。

考核指标:完成成渝经济圈小微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调查报告1份;形成成渝经济圈小微湿地韧性评估指标体系1套;提交成渝经济圈小微湿地联网保护与修复综合性决策咨询报告1份;编制技术标准或规范1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长江(四川)生态屏障典型矿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以长江上游典型矿区为研究对象,厘清重金属迁移扩散规律,开展矿区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预警技术规范研究;开展矿区污染源头原位阻隔与稳定,迁移水体原位阻断净化,场地土壤植物萃取与强化等关键技术攻关,并在典型矿区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在影响面积超过5000亩的典型矿区建立示范区,实现源头防控与迁移阻断使重金属输出通量减少80%以上,场地修复后土壤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矿区重金属污染风险预警系统1套;研发矿区重金属污染防控材料2种以上;编制技术标准或规范1项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脆弱河流生态系统水质保障及功能重构技术研究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满足脆弱河流生态系统重构、河岸带植被景观、面源污染削减要求的水质保障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湿地生态用水保障与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等)去除关键技术;构建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和河道水质保障集约化低成本技术、水体景观提升与生态统重构技术体系,形成技术规范并进行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脆弱河流生态系统水质保障关键技术3项、水系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1项;申请发明专利6项以上;形成适宜推广实施的河流脆弱生态系统水质保障及生态系统重构技术规范1项,开展工程示范;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污染湖库水生态修复,水功能区划,近零碳排放,岷沱江流域总磷污染源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物溯源,地下水绿色系统构建,工业场地污染地下水修复材料研发,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厂(站)信息化管控,尾矿、微塑料、生活垃圾、废水废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发与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八)安全。

1.食品安全。

1)食品及环境中抗生素全生命周期快速检测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磺胺、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理化特性,设计抗生素快速识别方法;结合固相微萃取、拉曼光谱、时间分辨荧光、化学发光等样品采集及光学分析技术,系统探索抗生素样品采集及光学识别机理;基于抗生素的快速识别方法研究,构建食品及环境中的抗生素采样及光谱检测于一体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制备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产品。

考核指标:建立抗生素的快速识别方法及检测技术1项,与国标法对比准确度不低于90%,耗时低于现有检测方法的50%;制备检测试纸条的产品2种,在3家以上单位推广应用;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发表SCI论文4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特色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智能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特色餐饮加工原料真实性及质量智能管控关键技术,餐饮加工过程监控分析与电子存证技术,餐厨垃圾智能管控技术,建立集线下餐厨垃圾智能分类减量设备与线上智慧监管为一体的智能餐厨垃圾全过程可追溯的处置管理平台;研究食物中毒事件智慧处置关键技术,构建跨部门、跨区域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智能系统;构建网络餐饮和农村群宴智能监管体系;构建覆盖高风险餐饮企业全链条、全流程的智慧管控平台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构建覆盖特色餐饮全链条、全流程的餐饮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1个;构建跨部门、跨区域餐饮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智能系统1个;构建网络餐饮和农村群宴智能监管体系1个;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开展特色餐饮示范2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食品安全溯源、贮运、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与装备研制,食品安全预警与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2.生产安全。

1)道路冰雪灾害智能热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热管式固定聚光CPC光热集热技术,集热器吸热介质温度>95℃,温度品位85℃以上,实现热能高效储存,放热时长不少于10.0h;研发超长水平热管,实现水平传热距离5m以上,冬季快速传热,路面温度高于0.5℃,夏季兼具辅助集热,使路面温度降低至45℃以下;开发零外加能源、零值守、零运行费用、零污染的道路冰雪灾害智能热防护系统,实现示范路段全年无积雪和暗冰,保障冬季公路安全畅。

考核指标:开发道路冰雪灾害智能热防护系统1套;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3篇以上;申请专利3项以上;形成企业标准1项;在川西高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2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高于100万元。

2)智慧工地监测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与BIM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通过软件和硬件开发,形成完善的施工现场监测与管理集成系统;建立从项目工地、建设方、政府机构等多方协同的架构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智慧、高效率管理;编制智慧工地现场监测技术标准(省标);并完成智慧工地监测集成系统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施工现场监测与管理集成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开发)1套;编制智慧工地现场监测技术标准(省标)1项;完成智慧工地监测集成系统应用示范3个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感知研判技术及装置装备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重要高温设备的温度场感知和重要动设备振动异常感知技术,形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感知研判技术体系;研发集成北斗定位、气体浓度、震动、雨量、风速、温度场及振动等先进监测技术为一体的风险感知软件及装置装备,对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可能引发的重特大事故及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影响区域开展精准监测;并在四川省化工园区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配套软件系统及风险感知装置装备1套,实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含液化气体)泄漏的浓度超限和扩散超界报警,大规模泄漏事故发生后的气象监测,爆炸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告事故信息、定位起爆位置,汛期预警,重要高温设备的温度场监测和异常预警,重要动设备的振动监测和异常预警;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四川省化工园区进行试点示范2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攀西地区重点断裂带矿山灾害风险安全防控及应急救援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攀西地区重点断裂带断层分布,结合矿山尾矿库、排土场分布,承灾体分布及已有研究成果基础,建立基于GIS的矿山灾害风险安全防控及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深入研究攀西地区重点断裂带断层活动规律,研究尾矿库、排土场等矿山重大危险源因震致灾机理,分析其与断层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研发可评价的耦合关系模型;开展矿山灾害演化态势感知与研判,开展矿山重大危险源风险性调查与评估,辅以数值模拟分析的技术手段,构建基于断裂分布、断层活动、灾害规模、威胁对象、发展趋势的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体系;开展灾害风险与应急精准救援体系研究,通过数学或人工智能方法研究包含救援物资、救援队伍、救援装备等的精准救援决策指挥体系。

考核指标:研发重点断裂带断层活动与矿山致灾机理的耦合关系模型;建立县级灾害风险安全防控及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构建矿山灾害风险分级及评价体系;建立矿山灾害精准救援决策指挥体系。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攀西地区选取不少于2个县(市、区)开展技术、成果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各生产领域安全预防、风险评估、应急救援、应急管理等安全生产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及应用。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3.公共安全。

1)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国密加密算法等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终端准入、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应用中的融合应用;研究智慧社区建设中跨网络、跨平台的信息传输和交换安全体系;研究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防篡改、信息应用审计溯源及信息传播阻断等关键技术及应用。

考核指标:构建智慧社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研发终端安全准入、信息采集、传输、应用、共享等环节的关键技术1项;制定智慧社区建设信息采集、传输、应用等系列规范;以服务智慧社区建设为目标,建设智慧社区信息安全交换共享示范平台,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选取5个社区开展示范,实现跨部门共享应用。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公共安全移动融合计算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移动警务安全体系架构的通用无线警用装备安全接入模式,采用多类型设备分级分权身份认证、跨域信息融合通信、资源安全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破解多类型设备安全接入、跨设备融合通信难题;研究公安信息网、公安视频专网、公安移动信息网、无线集群通信网、公共电话网等网络间的安全组网通信,实现数据、音频、视频、文件等跨网络通信;开展跨设备、跨网络、跨系统的多业务融合和智能化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一种基于移动警务安全体系架构的通用无线警用装备安全接入模式,实现不少于10万规模、5种类型4G\5G无线警用装备的实时高效安全接入;形成基于移动警务安全体系的多种设备类型的融合通信能力,实现跨设备、跨网络业务融合通信,包括实时视频、实时语音、数据等融合通信能力;研发跨多警种业务融合的移动融合计算平台1套,选取不同场景开展应用。最终实现让民警利用各类无线警用装备即时感知周边环境、信息,实时联接公安大数据、视觉计算等各类资源能力,及时高效开展各类警务活动。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基于雷达数据智能预警系统研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多源异构传感器的信息智能识别和融合,解决传统雷达探测瓶颈,针对重要固定要地低慢小目标低空防御及安防监测预警的需求,开展立体化安全防范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及装备集成研究,实现立体化防控数据的接入、管理、分析、展示,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发具有多源数据接入、云计算、机器学习、管理、分析、展示和共享发布等功能的的立体化安防监测预警大平台1套,实现对目标的智能识别、决策和处置。低空防御雷达:低空目标探测距离≥5千米,识别距离≥2千米,漏报率≤1%,误报率≤5%,拦截概率≤95%。周界防范雷达:地面车辆探测距离≥8km,人员探测距离≥3km,漏报率≤1%,误报率≤5%。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重要固定要地开展应用示范1个。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运动戒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戒毒人员体质健康检测技术及运动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传统运动戒毒设备智能化升级。构建戒毒人员体质健康状况评估体系,构建“数据驱动”的运动风险预警及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运动戒毒科学决策体系,开展社区运动戒毒解决方案研究,研究适用于社区戒毒人员体质检测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出所戒毒人员体质健康数据与个人运动数据高频采集与深度分析,形成戒毒全周期“戒毒所-社区-家庭”戒治新模式并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研发体质健康检测技术1项,运动数据采集技术1项,运动戒毒康复设备改造技术1项,构建本土化的戒毒人员体质健康评估体系,构建运动戒毒科学决策体系,研制适用于社区戒毒人员体质检测关键技术设备3套,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省内强制戒毒所及社区进行应用示范并出具报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音视频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综合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视频分析、多模型算法仓等技术,整合现有党政机关、行业部门、社会单位音视频资源,深化音视频图像信息的融合创新。发挥人脸识别、车牌识别、智能感知等技术优势,推进音视频融合在基层党建、生态环保、智慧小区、特殊人群等领域的实战应用;通过远程提讯、远程开庭、远程示证、视频会商等,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远程协作;同时,逐步探索5G等技术应用,为社会治理、执法办案、公众服务提供智能化能力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1个以上示范点,研发视频会议、指挥调度、视频联网、视频分析和远程应用等一体化功能平台,满足决策指挥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之间的安全音视频通信;开展提供时空分析、声纹分析、特征检索、以人搜人等场景化实战业务应用;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刑侦技术、司法鉴定、毒品查缉及戒毒、应急反恐等领域公共安全技术研究、装备开发和应用。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4.防灾减灾。

1)川藏铁路隧道围岩等级分级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川藏铁路隧道典型岩石多场耦合下的工程特性,构建岩石多场耦合灾变响应模型,提出适用于川藏铁路隧道灾害治理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川藏铁路隧道多场耦合环境的围岩工程分级新方法,开展多场耦合环境隧道围岩工程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应用;揭示川藏铁路隧道典型岩石多场耦合力学性质演变新规律,解决多场耦合条件下岩体工程分级与工程力学参数确定重大工程难题。

考核指标: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软件著作权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并选取川藏铁路2个隧道段开展示范应用。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气象监测技术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多普勒双线偏振雷达及其对于云和降水宏微观物理过程的观测技术;开展大气遥感(空基及地基)方法与技术、雷电探测技术、智能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装备、微波技术,以及机载探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方法研究,重点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催化效果检验集合评估技术研究;开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云室等新技术运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相关应用研究。

考核指标:运用新技术开发气象观测技术方法1套,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方法1套;构建综合指挥系统1套、作业安防系统1套;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1个以上地区开展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通用航空在山地火灾抢险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北斗等多源数据融合的空地一体山地火灾实时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北斗的通航山地火灾抢险关键技术,构建面向“飞行操纵+空管指挥+应急调度”的保障体系和模拟验证平台及飞行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北斗等多源数据融合的空地一体山地火灾灾情预警及实时监测方法;建立一套通航在山地火灾救援中的空管指挥和飞行技术标准体系;研发通航山地火灾抢险关键技术模拟验证平台;选择跑道长度在800米以上的A2标准以上的通用机场进行航空山地火灾抢险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3篇以上,申请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有关说明: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面上项目。

支持开展水旱、气象、地震、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领域的防灾减灾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九)智慧城市。

1.面上项目。

支持云计算架构下的远程智慧医疗、养老大数据平台研发,开展智慧城市信息共享服务及安全智能监管、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开展城市安全生产、突发事件智能监测、数据分析研究。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每个项目经费不超过20万。

(十)优质白酒。

1.自动化、智能化酿酒蒸馏设备及配套应用技术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传统酿酒蒸馏设备自动化程度低、难以与现有智能化酿酒设备形成配套以提高酿酒效率的难题,开展自动化上甑、蒸馏、出酒等成套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围绕酒甑的分体结构设计、蒸馏器气孔布局、风-水混合冷凝结构等方面开展研究,研制智能化调温系统,实现出酒温度、酒精度、理化指标等参数自动化设定,有效提高出酒效率。

考核指标:研究开发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2013),具有自动进料、出料功能,具有自清洁和紫外线杀菌系统,关键部位具备防渗漏(油污、润滑油等)功能,对酒醅风味成分提取分离效果更好、更加节能的新型白酒蒸馏器,能够实现量质摘酒效果的智能化摘酒装备及配套应用技术设备,设备综合能耗降低不少于5%,酒精度感知偏差不高于±1%vol、温度检测偏差不高于±0.1℃,提高出酒率3-8%、优质酒占比提高1-3%,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四川白酒主产区园区内,2家以上企业开展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四川白酒主产区酿酒生态环境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四川白酒各主产区,分析白酒酿造环境空气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征、优势菌群和变化规律,研究水质、土壤、气候、气温等生态环境因子与酿酒微生物菌群的相关关系,探索生态环境因子对酿酒品质影响的作用机制,阐明四川白酒各主产区酿酒生态环境特征的独特性。

考核指标:掌握主产区白酒酿造空气环境中真菌和细菌的分布特征、优势菌群和变化规律,阐明水质、土壤等生态环境因子与酿酒微生物菌群的相关关系和对酿酒品质影响的作用机制,总结出各主产区酿酒生态环境特征,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形成1个《白酒主产区酿酒生态环境研究报告》,填补我省在主产区酿酒生态环境领域系统研究的空白。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面上项目。

支持专用粮新品种选育与标准化种植、白酒产业信息化应用、白酒绿色生态制造等关键技术研究。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十一)文化旅游。

1.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制,建立文旅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库,深入分析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研发集文化和旅游资源展示、在线投诉、在线预约、智能客服机器人、大数据智能分析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云平台;研究“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开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示范,推动文化旅游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考核指标:研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1套,同时支持10000家以上文旅企事业单位开展在线服务,形成具备百万级以上在线用户支撑能力;研发基于知识单元的服务内容资源自动编目、内容关联与智能识别匹配等技术与工具系统,内容服务资源知识标引准确率达85%以上,特定专业门类的知识条目2万条以上;制定相关标准4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项以上;选取2家以上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和100家文旅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全域生态及文化旅游开发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全域旅游大数据分析,从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出发,构建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库,研究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全域生态及文化旅游内在机制。依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感恩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调查研究,结合市场需求特征分析,开发科技+康养+文化+旅游体验文旅产品。开展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与示范。

考核指标:构建全域旅游数据库,研发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平台;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申请智慧旅游分析方法软件著作权2件以上;开发低空旅游、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森林康养旅游、“非遗”体验游6种旅游产品;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范1个;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示范应用1个以上。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面上项目。

支持旅游大数据平台构建示范,音乐、美术和设计艺术、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地方文化与科技融合应用示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方手工艺术等研究。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经费不超过20万。

(十二)可持续发展。

1.面上项目。

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开展地方文化传承、非遗文化保护研究;开展文化智慧场馆建设示范、民族文化与宣传智能体验。支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产学研单位联合开展适合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科技集成示范。

有关说明:由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推荐,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

(十三)支持市(州)社会发展科技研究。

1.移动源排放智慧监管新模式新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四川省移动源排放监测与管控的问题,开展基于数据众包的移动源排放智慧监测新模式和基于排放机理+人工智能的移动源排放解析与管控新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并选取川内重点区域进行应用示范,制定可操作、可复制的移动源排放智慧监管解决方案,形成移动源排放智慧监管示范体系。

考核指标:通过五种及以上载体采集排放数据,对三种及以上移动污染源进行实时监管。选取川内重点区域开展应用示范,检测器布设数量500台以上,排放源解析综合误差在10%以内。研发关键核心技术1项以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监测硬件产品2个以上,软件应用平台1个,申请发明专利4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成都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化学药物一致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选取2种及以上治疗制剂,通过制剂和质量研究,探索确定适宜辅料的种类与用量,选取最优过滤设备与过滤材料,对主要质量指标的质量控制限度、杂质数量和限度开展研究,并对检查方法进行筛选和验证,完成原研产品质量、小试、处方工艺筛选、中试生产、质量检测方法和验证、稳定性和临床试验等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1-2项;形成处方、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各1套;申请发明专利1-2项;公开发表论文1-2篇。

有关说明:由自贡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3.钒钛废水制氯碱关键技术研究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降低钒钛企业废水生产出的氯化钠中杂质金属离子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条件,使氯化钠溶液达到氯碱生产的原料要求。研究对氯碱生产有害的钒钛铬等金属杂质离子的深度去除工艺方法、分离装备、质量检测与控制,除杂盐水应用于氯碱生产系统的工艺控制方法,并选取钒钛企业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降低钒钛企业废水所产氯化钠中杂质离子钒钛铬含量至20ppb以内,使其达到离子膜氯碱生产工艺要求;打通海绵钛与氯碱行业物料循环工艺,实现钒钛企业废水到氯碱生产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攀枝花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4.饮料容器连续清洗作业用水循化装置及远程智能管理系统的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研发一种水循环装置及其远程智能管理系统,具体包括洗涤出水的固形物滤除、有机清洗剂的脱除、微生物细菌灭杀、泵循环及管路配套等分体单元构成的水循环装置,研究该装置的工艺参数与单元性能匹配,建立基于多点流体压力或流速测量及数据传输支持的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实现饮料容器的连续性自动化清洗作业。

考核指标:建立适应于各种饮料容器清洗作业用水的连续回收、清洁处理、循环利用装置及远程智能控制系统,研制出具有不同日处理能力的样机3种以上,优选并定型1种种以上的型号产品推向市场,依托白酒酿造企业建立1个应用示范基地,制定企业或行业标准1个。申请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泸州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5.基于川丹参新品种的全产业链整合式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川丹参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具体包括新品种组培脱毒体系、生态栽培技术体系、川丹参质量控制与溯源体系、基于冷冻干燥技术的产地加工体系、丹参新型药品开发及非药用部位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体系。建立川丹参从种苗培育到采收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及规范。

考核指标:建立川丹参新品种组培脱毒体系1个;建立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3个;建立川丹参质量溯源体系1套;建立川丹参饮片冷冻干燥加工生产线1条;备案含丹参配方制剂2个;研发产品1-2个。申请专利1-2个,公开发表论文2-3篇。相关技术成果依托产业基地向社会示范推广。

有关说明:由德阳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6.超远距超微光全景全天候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开发超远距离超微光全彩色夜视摄像系统,包括超远距镜头的设计开发、图像融合算法研发、复杂环境图像处理算法,实时的实现白天、夜间、雨、雪、雾、霾、沙尘等复杂环境下15~30公里内超远距离清晰成像;将超远距离全景全彩摄像系统和稳定云台集成,结合高效的图形智能算法和监测判定系统,形成一套整机全景全天候监测系统方案,实现草原等开阔环境昼夜远距离全景全彩观测。

考核指标:开发超远距超微光全景全天候监测系统1套;研制监测设备1套,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9%;申请专利5个以上;在草原生态监测中开展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由绵阳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7.葛根、葛花开发转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葛根、葛花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重点解决其口感、生物利用度、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开发基于葛根、葛花的保健食品或大健康相关产品并转化。建立葛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及产业化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突破关键技术1-2项;形成技术规范1套;开发保健食品或大健康相关产品4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3项。

有关说明:由广元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8.细胞制备与储存、细胞技术开发与转化和细胞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干细胞特有的生物医学特性,开展干预人体因亚健康和衰老引起的综合征及各类慢性疾病,进行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不孕不育和保存生育能力等方面研究。

考核指标:突破1-2项细胞制备与储存关键技术;形成干细胞临床研究及应用标准1-2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遂宁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自筹资金与申请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1。

9.基于生态综合治理模式的水库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内容:开展基于水库生态综合治理模式下的鱼类种群、底栖动物(螺、蚌)种群、水生植物群落的研究、蓝藻控制与防治策略研究、水生动植物品种组合及病害生态防控技术研究;开展水库底泥与水质改善的原位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用于四川地区水库水域生态治理的主要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蔬菜品种的收集、整理与评价,提出水库生物种群结构季节性变化规律;建立一种适宜的富营养化水库水域环境治理关键技术及规模化技术规范。

考核指标:建立1-2种操作性强、经济性好的原位水域生态治理方案;建立1套适宜我省水库水域环境治理需要的水生动植物主要品种名录;制定1-2种水库蓝藻的防控方案、水生动植物组合和栽培方案,并应用推广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申请专利2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建立1个专业从事水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转化平台。

有关说明:由内江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0.市政污泥气流膜好氧发酵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研究内容:项目针对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堆肥技术粗放,无法产业化推广,处理周期长,恶臭污染严重等问题,研究城市生物污泥气流膜配套的菌剂,研究无臭发酵腐熟技术,研发好氧发酵装备,实现城市生物污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并进行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研制出气流膜配套的腐熟、除臭菌剂,有效活菌数2亿cfu/mL以上;处理过程实现无臭发酵腐熟;技术总处理周期小于35天,污泥高温发酵温度大于60℃,处理后污泥满足GB/T 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形成可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气流膜好氧发酵成套技术与装备1套以上;建设可日处理30吨以上市政污泥处置示范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乐山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1.用于标准化养殖川僵蚕的高纯度白僵菌种源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菌株筛选、感染力测定、繁殖、保存方法、继代扶壮等关键技术研究。选育适宜规模感染家蚕的优势菌株,满足规模养殖川僵蚕对优质白僵菌种的需求,解决传统药用川僵蚕产生过程中感染其他病菌的问题。提出适宜带动传统蚕农养殖白僵蚕的新模式,在社会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建立1个标准化、工厂流水线式示范养殖基地,可追溯系统1套,提供优质菌种和关键技术2-3项,申请发明专利3-6项,授权专利转化实施2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南充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2.新型易燃工业园区火灾应急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内容:选取新型易燃工业园区,针对火灾危险性、措施安全性和消防灭火设施开展有效性评估。开展火灾预控方案、火灾及烟气蔓延扩散机理及控制研究,制定火灾应急救援实施预案,分析消防灭火机制和实施可靠性,建立并提出具有可推广的,高效的工业园区火灾防控技术措施和实施规程,并在示范工业园区得到应用。

考核指标:研究的火灾应急预案及防控措施可满足国家相关火灾防控及应急救援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并在技术措施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可操作和应用推广的火灾烟气控制和应急救援的技术规程;申请发明专利2-3项;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在省级新型工业园区得到应用,并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有关说明:由宜宾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3.移动生物安全防护智能化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开展移动生物安全防护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提升防护产品的智能化,主动安全能力,通行力,实现模块化、小型化和绿色节能环保;建立医疗器械产业化平台,为生物安全智能化防护装备研制提供支撑,并完善和提升现有标准,建立产业转化示范基地。

考核指标:研发可移动P3负压隔离病房及烈性传染病病人转运隔离舱、充气式正压微生物防护服、防病毒电子加热口罩等生物安全防护智能化产品2-3个;完成3-4项技术标准的制定。

有关说明:由广安市科技部门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4.萼贝设施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萼贝种苗组培繁育技术;研究萼贝设施化育苗关键技术,包括专用大棚设计、种子处理技术、专用基质配比、专用配方肥、大棚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建设萼贝现代化设施大棚,选育优良萼贝种源,引入微型机械化、自动化喷淋、溯源体系等生产管理技术及系统,实现萼贝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和产业化。解决萼贝野生资源枯竭、种源缺乏等限制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考核指标:制定萼贝种苗质量标准和萼贝种苗繁育SOP。建设萼贝育苗专用大棚20亩,进行萼贝种苗繁育,年提供萼贝种苗2000万株;针对萼贝种苗繁育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

有关说明:由达州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5.川牛膝种源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研究内容:建立川牛膝种质资源圃,开展川牛膝提纯复壮和种源繁育技术工作,为川牛膝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从川牛膝种质资源、质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川牛膝种质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适宜川牛膝种苗生长的专用配方土壤、药肥的减施增效、病虫害防控、规范化栽培等关键种植技术。在川牛膝种源繁育基地引入溯源系统、机械化种植、自动化喷灌等模式,实现川牛膝种植的现代化农业管理,促进川牛膝产业化发展。

考核指标:收集30份以上的川牛膝种苗,建立川牛膝种质资源圃。建立一套完整的川牛膝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建立纯正川牛膝种源繁育基地20亩。优化集成川牛膝良种繁育规范化SOP,建立川牛膝种苗繁育基地100亩。突破1-2项川牛膝种源繁育环节中的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2项。

有关说明:由雅安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6.文旅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管理平台。

研究内容:以城市能源、环境、智慧社区、智慧景区、城市管理等方面达到管控和治理为目的,研究基于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城市运营数据的采集与融合技术,研究文旅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中国文旅城镇特色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该平台应包括社区、景区和城镇等区域数据,实现对文旅城市交通、能耗以及城市环境的实时监控。

考核指标:研发满足国家最新设计标准的文旅智慧城市运营大数据平台,申请计算机知识产权6项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提出文旅智慧城市运营指导规范1套,并开展应用示范。

有关说明:由眉山市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7.口腔医疗器械研发与转化项目。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无源口腔耗材技术,突破传统的口腔治疗方式,利用产品辅助缩短口腔专业人员的治疗时间,从而达到缓解患者治疗痛苦的目的。

考核指标:研发硅橡胶口腔产品1-2个。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有关说明:由资阳市科技部门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8.牦牛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饲料添加、饲草补食、自然放养、生长期对牦牛出栏率、商品肉品质的影响,建立牦牛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并进行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牦牛标准化技术体系1套;建设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1个,养殖牦牛不低于100头;养殖经济效益提高3%以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有关说明:由阿坝州壤塘县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19.川西民族地区传统村寨灾害分布及风险评估研究。

研究内容:对川西民族地区传统村寨灾害风险开展详查工作,构建传统村寨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构建传统村寨空间模型,并开展模拟分析;综合评估传统村寨的危险性和易损性。

考核指标:建立川西民族地区传统村寨灾害分布情况数据库1套;完成传统村落风险识别与风险分级评估,编制灾害预防性方法的技术指南1套;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组织协助地方开展相关的人员培训,培训规模50人以上。

有关说明:由阿坝州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0.高原地区新冠肺炎防治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新冠病毒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传播途径、致病机理、肺组织的保护等基础研究,增强对新冠病毒认识和诊治水平。

考核指标:新冠肺炎和高原地区常见的结核病预诊分诊研究,实现1-2条新冠肺炎诊疗关键技术突破;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培养一批相关人才及团队。

有关说明:由甘孜州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21.中医药防治亚健康的大健康产品研发与转化。

研究内容: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我国人群亚健康的现状,重点研发具有健脾益气、活血生津的作用的中药搽剂等大健康产品并转化。推动贫困地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

考核指标:开发亚健康防治中医药大健康产品1-2个。申请发明专利1-2项;授权专利转化实施1项以上,依托产业基地在国内规模生产并向社会推广应用。

有关说明:由凉山州科技部门推荐申报。拟支持1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


附件4-1

 

指南编制论证专家组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郎锦义

院长

四川省肿瘤医院

陈莉娟

副主任/研究员

国家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

曾沛斌

教授

四川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挂职国家卫健委)

朱慧莉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附二院

国锦琳

教授

成都中医大学(曾挂职国家中医局)

易进海

副院长/研究员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樊渝江

教授

四川大学生物材料中心

 

副主任

四川省疾控中心

潘开文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涂卫

所长/研究员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高工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胡国全

副所长/研究员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郎定常

副所长/高工

四川省酒类科研所

张春雷

正高工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中心主任

刘启和

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查建平

教授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张建民

教授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晓宁

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都看到这了不给小编一个点赞加关注吗,你的支持就是小编不断更新咨询的动力哦!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