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行业资讯
2023年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开始了,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合科〔2019〕78号)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启动2023年度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0年专业代理免费咨询:15855199550(微信同号),0551-65306190
(卧涛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商标版权代理、科技成果评价、软件开发、商业计划书、工商注册财税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两化融合、企业信用修复、ISO体系认证等)
一、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软科学研究能力并能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必要的条件、资金和人员保障。
2.申报单位和人员具备良好的科研作风学风,信用记录良好,自觉遵守科研诚信相关管理规定。
3.申报单位要严格审核推荐,对于项目申报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等情形,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4.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与有关研究机构、决策部门联合申报项目。
二、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范围
参照《2023年度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见附件1)。
三、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要求
1.研究内容:紧贴申报指南要求,申报题目原则上与指南相同,不得调整;须紧密结合合肥工作实际,数据真实、准确,论证充分,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2.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应具有相应的研究基础,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个项目,挂名或不担任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作为课题组成员;对在前期软科学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按照合同约定完成课题相关工作的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本年度申报课题负责人或成员。
3.凡已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在研者,不得作为项目主持人申报。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题的各级各类项目有较大关联的申请项目,须详细说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与申请的项目研究内容存在较高相似性的,原则上不予立项资助。
4.项目研究应以2023年度数据为主,并保证真实、权威,研究周期不超过一年。
四、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材料
1.《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见附件2)(封面需盖申报单位印章);
2.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统一按A4纸尺寸装订成册,纸质材料一式六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附件1 :2023年度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指南
2023年度合肥市软科学研究项目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党委政府对合肥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新作为,突出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成果转化、长三角一体化等开展深入研究。经广泛征集和筛选,遴选30个问题进行研究,择优选择16个项目进行立项,现予以发布,向社会征集项目承担单位和承担者。
1.合肥建设世界科技创新策源地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有条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建设世界科技创新策源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合肥建设世界科技创新策源地,亟需精准施策和理论创新研究,从国家层面审视合肥的战略定位、创新优势与承载使命,考量政府、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厘清合肥建设世界创新策源地的空间布局、核心载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等。
2.“十四五”时期合肥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研究。落实省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任务,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加快迈向全球科创新枢纽,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通过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合肥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基础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合肥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3.合肥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开放度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通过研究合肥市科技型企业开放式创新发展现状、分析创新开放的内涵和形式、探寻创新开放度的合理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优化路径,为我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开放度的合理设定提供指南,并为政府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4.防范化解合肥市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对策研究。研究合肥市科技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围绕加强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自主创新的制度机制优势、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实行重点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任务的统筹组织、加快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有效防范和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的举措,不断提升合肥市科技领域重大风险防控能力。
5.大科学装置集群带动合肥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从国外相关经验来看,大科学装置集群不仅对科学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地的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也会有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合肥大科学装置集群对合肥新兴产业的带动机理、领域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对我市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6.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驱动产业创新的支持机制研究。研究如何赋予大科学装置集群兼具前沿基础研究与市场应用导向双重功能,阐释大科学装置集群的产业驱动效应和产业带动机理,探讨依托大科学装置产业化的主要特征和障碍,分析借鉴拥有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的国内外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实施产业化创新的举措和经验,对合肥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驱动产业创新的支持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7.合肥市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路径研究。以助力合肥市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导向,聚焦分析合肥市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有效路径与引领政策,为合肥市“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8.提升合肥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以企业为主体,聚焦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提出全面提升我市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助力合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9.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研究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重点分析相关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人才培育等提出决策建议。
10.合肥市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效率性配置方案研究。研究如何更好的满足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需求,加快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施与科学仪器向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单位开放,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与使用效率,将科研领域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研究提出进一步健全科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和共享机制,促进提升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11.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研究。以产权激励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国家、省以及先发地区的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政策,提出适合我市的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促进成果转化的机制及政策举措。
12.合肥市技术经纪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通过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不同创新主体内技术经纪人的作用,找出制约技术经纪人发挥作用的因素,探索如何发挥技术经纪人的作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升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和效率。
13.合肥市开展G60科创走廊建设研究。梳理研究我市与G60科创走廊城市开展的合作为出发点,包括联合攻关、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产业协同、园区共建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等,提出我市G60科创走廊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对策建议。
14.合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与政策研究。通过研究长三角区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举措,更好地为合肥融入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依据,为合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的科技成果转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5.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合肥市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比较与对策研究。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目标要求为背景,通过构建面向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合肥市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合肥市科技创新环境展开评价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6.合肥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研究。研究如何充分高效利用我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如何深入挖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经济价值;如何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收益需求,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良好运营提出对策建议。
17.合肥市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全面分析我市国家人工智能战新产业集群、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等,以合肥市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为基础,提出培育和加快我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18.合肥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研究。通过韧性城市建设探索,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制定我市城市安全发展指南,为我市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19.合肥市园区循环化改造研究。研究我市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现状、路径及可行性,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提出我市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具体对策建议。
20.合肥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通过全面梳理分析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先发地区的差距等,提出促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合肥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路径研究。全面分析我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现状,借鉴先发地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经验,提出提高我市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的策略及技术路径。
22.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加速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的制度创新研究。全面梳理分析自贸区资本要素市场化的成功做法和实践,立足合肥自贸区发展定位,探讨加速推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资本要素市场化创新,推进合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创新政策,为促进我市自贸区资本要素市场化的制度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23.合肥市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路径研究。梳理分析新型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合作,通过对交叉前沿科技研究支撑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结合我市现状,提出我市新型研发机构科教融合培养产业创新人才路径及对策。
24.基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的预警感知系统研究。随着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感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针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城市建设、应急救援等方面,充分利用当前智慧城市视频网络和基础网络系统,提出构建一体化信息公共安全网,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大数据的综合公共安全信息网,构建对公共安全的智能化监视和态势感知处理技术,实现智能化数据分析、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服务社会和民生。
25.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及合肥市12条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攻坚研究。深入梳理分析安徽省和合肥市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按照技术难题攻关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列出近期、中期、长期分别可以攻关的项目类别,提高科技攻关针对性。
26.全民健身战略助推“健康合肥”建设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在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采用实地调研、知情人访谈、政府相关部门考察等实证研究,以高水平合肥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融入合肥市特色优势产业以及创新创业要素进行发展创新,进而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助推“健康合肥”的建设策略与实施路径,为合肥市各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健康合肥”2030年预期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
27.合肥市DRG付费效率与公平研究。通过研究DRG付费效率与公平现状,评估厘清DRG付费利益相关方,建立DRG付费公平与效率评价体系,制定DRG付费效率与公平优化策略,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DRG付费的推进提供参考。
28.失智失能老年人“联动精准”医养“有机”结合体系建设研究。探讨有效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模式,从改善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着手建立规范性医养结合体系。并与国家政策相契合,完善医养结合政策,实现功能衔接,公私兼顾,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失能失智老年人“联动精准”的医养“有机”结合体系。
29.宣传方式与合肥市居民急救知识及技能知信行情况相关关系的研究。通过调查合肥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情况,为合肥市居民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提供数据支持;对几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教学方式进行效果评估,结合安徽省急救知识普及模式与特色,探索适应安徽省推广急救知识普及模式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培训的提升机制,为安徽省急救教育普及机构提出有效普及教学建议;为安徽省其他类似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寻找效果最佳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几种宣传方式,以达到对安徽省居民进行有效宣传教育的目的,进而减少安徽省居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失。
30.居家药学服务构建和探讨。为了深入贯彻执行《健康安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及《长期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探索居家药师工作制度构建及其医保改革中发挥的作用。展示居家药学服务体系在保障群众安全用药,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学服务能力,规范居家药学服务,减轻患者的疾病费用负担的作用。